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誰說的 影響
時間:2022-09-14 來源:養娃家
趙普(922年-992年8月18日)。字則平,幽州薊縣人,后徙居河南洛陽。五代至北宋初年政治家,北宋開國功臣。趙普早年曾被后周永興節度使劉詞辟為從事,后成為后周大將趙匡胤(宋太祖)的幕僚。顯德七年(960年),策劃發動陳橋兵變,幫助趙匡胤推翻后周,建立宋朝。乾德二年(964年),升為門下侍郎、平章事、集賢殿大學士,獨相十年。
在此期間,趙普協助趙匡胤進行削奪藩鎮、罷禁軍宿將兵權,實行更戍法、改革官制、制定守邊防遼等重大措施。開寶六年(973年)罷相,出鎮河陽三城。宋太宗即位后又分別于太平興國六年(981年)、端拱元年(988年)兩度拜相,其間主導策劃秦王趙廷美謀反案,打壓趙廷美與兵部尚書盧多遜。
晚年因病多次請求致仕,累授西京留守、河南尹兼太師、中書令,封魏國公。淳化三年(992年),趙普于洛陽病逝,享年七十一歲。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。累贈尚書令、韓王,謚號“忠獻”,并配饗宋太祖廟庭。宋理宗時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趙普的影響
趙普是活躍于趙宋初期政治舞臺的顯著人物。他曾事太祖、太宗兩朝,太祖朝十七年,位居中樞長達十四年。在太祖朝,趙普前后掌權十余年,獨相十年。
在此期間,他協助趙匡胤進行削奪藩鎮、罷禁軍宿將兵權,實行更戍法、改革官制等重大措施,對先南后北、先易后難的統一戰略及對遼采取守勢的策略也多預謀劃,為宋初的統治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。在太宗朝,他為太宗獻“金匱之盟”之策,鞏固了太宗的皇權。
趙普為官敢于據理力諫,執法不阿,辯誣懲惡。他認為“刑以懲惡,賞以酬功,古今通道也。且刑賞天下之刑賞,非陛下之刑賞,豈得以喜怒專之”。其“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”之說對后世很有影響,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。
趙普的作品
據史料記載,趙普有遺稿10卷。《館閣書目》僅載有奏議1卷。另撰有《藝祖受禪錄》(據說與曹彬合撰)與《龍飛日歷》各1卷,記宋太祖受禪之事。后世輯有《韓王文集》5卷。以上作品大多已佚失,今僅存部分疏議。